观念建立、智慧辨识、教育为本、源远流长。

Saturday, November 13, 2010

什么是碳交易? 日期:2009-12-22 作者:张春燕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复制链接

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的不断关注,二氧化碳排放权正成为继石油等大宗商品之后又一新的价值符号,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碳交易货币和碳金融体系。“碳排放”技术及其产品将成为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和资产。本期应知版围绕碳交易这一热点问题,向读者介绍相关知识。——编者
  ■基本概念
  碳交易(即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采用的市场机制。在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简称为碳交易。
  依据《京都议定书》的相关规定,发达国家必须在2008年~2012年间,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
  因此,联合国规定,发达国家可在发展中国家购买节能减排指标。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若经联合国认定,就可卖给西方大企业冲抵他们的减排指标,俗称碳排放交易。
  ■碳交易的两种型态
  根据碳交易的3种机制(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机制、排放交易机制),碳交易被区分为两种型态:
  配额型交易:指总量管制下产生的排减单位的交易,如欧盟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欧盟排放配额”交易。
  为了帮助成员国完成减排目标,欧盟在2005年时启动了配额型交易机制。按照这一机制,各成员国应制订每个交易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家分配计划”,为有关企业提出具体的减排目标,并确定如何向企业分配排放权。这些方案最终需要得到欧盟委员会的批准。配额型交易通常是现货交易。
  项目型交易:指因进行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减排单位的交易,如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排放减量权证”、联合履行机制下的“排放减量单位”,主要是透过国与国合作的排减计划产生的减排量交易,通常以期货方式预先买卖。
  ■碳交易的积极影响
  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已通过碳交易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如英国通过“以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的气候政策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德国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做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美国堪萨斯州农民通过农田碳交易,获得了新的农业收入来源;日本则把碳排放权交易看作是“21世纪第一个巨大商机”,近年来通过在世界各地大量购买和销售碳排放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此外,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看到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商机,陆续进入全球碳交易市场“淘金”。
  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到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http://www.cenews.com.cn/xwzx/yz/yzqt/200912/t20091222_629051.html

看瑞典人如何处理生活垃圾(图)

  许多来过瑞典的朋友都对我说,瑞典看上去很美,作为游客,他们大多是凭第一印象。而作为一个云游瑞典多年的“熟人”,我知道瑞典为什么看上去美丽——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垃圾处理系统。许多发达国家,都有这样的做法,去年回国我发现中国有些城市也开始采取类似的措施了。不过,瑞典的垃圾处理系统还是有不少新颖的、值得一提的地方。

  生活在瑞典,住公寓的,小区有生活垃圾倾倒处;住独立的房子也各有自家的垃圾箱,由环卫部门定期来处理,这自不必说。事实上,在瑞典甚至连落叶泥土沙石也是不能随便丢弃的,如果你家里有花园,那么你每次清扫花园后产生的垃圾,都需要装好送到回收站。这样一来,花园里的花土岂不是越来越少了,没错,但是瑞典政府替你想好了,他们把你送来的枯枝残叶,回收处理后再卖给你,5包普通的花土卖100克朗,不贵,但不免费。初到瑞典时,这的确让我觉得过于严苛,而且颇不方便。而瑞典人似乎早已习惯了,一般周末去回收站送花园垃圾的人比较多,特别是开春后,回收站总是排着长龙。瑞典人普遍觉得随便倾倒垃圾是很丢脸的事,环境是大家的,在这点上瑞典人的整体意识相当高。

  瑞典人在废品回收方面也非常聪明,他们不仅仅回收旧轮胎、旧报纸、旧汽车、旧电池,现在又有新的条文来规范电子类产品回收,比如电视、电脑等,而且已经贯彻执行超过了每人10公斤电子垃圾的目标,这大概算是世界记录了。其实有不少电器完全还可以用的,只是过时而被淘汰。政府的回收公司将它们处理后又可以派上用场。这就是回收的好处,保护了环境,也合理回收利用资源,使得废品不废。

  瑞典的超市在垃圾处理系统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一环。瑞典所有的中大型超市都设有回收站returstation。这里会分门别类摆放着许多垃圾箱,上面标明专“吃”某种垃圾。有的回收金属类包装盒,有的回收报纸杂志,有的回收塑料包装瓶和罐,分类之细,玻璃制品连有色的和无色的都要分开放。

  瑞典家庭上超市会习惯带着空的饮料瓶和易拉罐,这种回收是有钱折回的。机械化年代,完全自助式,废品回收也很简便,不懂语言都没有关系,各类瓶子的标示很直观。瓶子放进机器,全部放完,按钮,就会有收条出来,然后拿着这收条在超市购物或者直接兑换成现金。

  瑞典有些小孩子会在公众场所拾捡这类饮料瓶和易拉罐然后在超市兑换成零用钱,那是瑞典的垃圾清理小“义工”。瑞典也并不是人人高素质,随便扔垃圾的也会有,看看学校附近或者人流量大的地方,就知道了。所以这些小义工的作用还不小呢。

  想想我们小的时候,牙膏皮、橘子皮、玻璃瓶等等只要能够回收的全都踊跃地送到废品收购站,难道是因为那时候我们国家穷?现在“富裕”了,这样的事就没人愿意做了,甚至就连曾经活跃在巷尾街头的废品回收站也都渐渐消失了。

http://zt.bjwmb.gov.cn/ljjlfl/qqxxz/t20100419_293655.htm


Thursday, November 11, 2010

辨识能力的重要性


这是东马“联合日报”的报导,标题那么大,非常吸引人阅读。

不过,我先前就说过,我是个很喜欢把讯息资料变成自己的“无形资产”的人,而且天性“好管闲事”的个性,我总是情不自已的探索那一个背后隐藏的人性,不能只用一个“贪”就把事件带过,我个人觉得“贪小便宜”是没什么的,每个人都喜欢拿好处,只要觉得合乎自己所需,自然就会有成交的可能性存在。所以,关键点不在“贪”,而是要“理性的看待”在面前的这个“得到好处”的机会,是不是值得冒上这个险。

一个公司发展本来就是需要很多的经费,用利息的方式作为回馈,我觉得是很合理的事。不过,要考量的有几点:
**30年的分红期限是不合理的。因为一个发展的计划都以5年为基础,我真的认为我公司有着很大的前景,赚钱是绝对不会做长期分红出去的。依据自己的发展计划的进度,融资不是一次过做的,是一直都在做的事。所以,打着30年的分红,我第一个直觉就是“陷阱”。长期投资??这个信心的立足点是“贪”

接着,贪念扩大变“野心”,因为除了自身的好处,把别人也拉下水可以抽佣30%!!30%耶,我给5%就觉得心痛死了,30%!!那,这个摆明是玩钱赚钱的制度了。

所以,蓝藻只是一个幌子。不过为了让事情更顺利,甚至还把他们带到厂家去。

说到这个,我是非常感谢我老师,因为当年在接受她的教育的时候,她就教了我分辨“金字塔销售制度”,而且也是我的课业之一。说到台湾有这样的事件,得于知道所谓的工厂属于代工厂,哪一个公司要带投资人参观的时候,那个生产线就是那个公司的产品牌子,墙上还挂上大大的布条,反正就是让投资者相信这是公司的厂家。后来我回来马来西亚,认识一位马六甲的朋友,他说起零食制造厂,也再度说起,市面上很多零食牌子不同,但其实都是同一家厂制造。

那,我们可以这么说吗 “张开你的眼睛,打开你的耳朵,审视自己的心”,去参观工厂的时候,要查一下厂的背景。我个人不注重公司大小,因为我买的是厂制造的东西,所以,我更注重厂家的诚信。

当一个人贪得无厌的时候,经营的产品是不是真的对自己的家人有所帮助对朋友真的有好处,就不会那么在意了。但是,她忘了,拿到一些利益的时候,她失去的可是自己辛辛苦苦经营那么久的信用呀。短视的人!

所以,她说她被骗500万的时候,我的马上教学就是“若我有500万的市场,有消费者的实质支持,那个公司在不在,不是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我要货源!!”

货,就是钱!!

除非,你重视的不是一个货的价值,是自己的利益。那,四个字 “咎由自取”~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简单的道理,做到,就是无愧于人,报案,不过就是告诉朋友,我也是受害者,告诉社会我是受害者。

警惕社会什么呢?投资是不对的?拿分红是不对的?


都不是,是“我承认我贪心过头了,大家别学我”。


个案当中的智慧辨识

话,不能尽信,才有求证的机会存在。功能性、安全性、简易性、有效性是和技术性是息息相关的。理论要等于实战,任何的数据要有科学应证。销售代理公司针对公司扩展有自己一套的政策。而政策和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冲击?把耳朵打开、用心去体会,最后才能用脑分析。

一个人之所以会让自己大步渡过灾害也是因为辨识能力不断的提升。结论是:分析能力不等于辨识能力,但是辨识能力有分析能力存在的必要。^^


赚钱谁不喜欢,但是越是辉煌的外在陷阱越多。假设一个人说她被骗了500万令吉,这里的漏洞是500万是买货吗??还是买空卖空??产品只是一个假借而已。举凡一个可以经营长久的事业,产品是后盾。意味要有市场的支持率。若市场肯定,货源有来处,骗局可以变成一个转机。除非。。货不真价不实。。那,一次顾客容易,但忠实顾客要有实力,否则赚钱的商机随时变亏钱。厂家是真的,但不是自家。因为要有自己的设备厂研发厂,不是说说就可以,带你去看就可以。经费很大的同时,经营的商品如果一般的厂也可以制造,牌子可以不一样的话,说是自家的根本就是在糊弄你。所以,你不能说别人骗你,只能说你段数不够他高,因为你也在同一艘船上。


这就是“金字塔传销”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