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见一位被推荐的朋友,她告诉我参加传销多年(我认为她是消费者)却始终无法踏出第一步,理由因为公司在处理一些违反条规的经销商,给予口头警告,却无法大刀阔斧的杀一儆百,所以市场就会有为了私己的利益而罔顾他人的好处、削价烂价。除此之外,由于一些经销商为了冲月绩就会把顾客的健康摆在利益之后,以至于坊间只要一听到公司的名字,皆摇头摆手、斩钉截铁的说“不要!”这些害群之马把一个可以帮助他人的机会就这样随便浪费掉了。
在一些对话交流里面,我觉得需要拿出来做一个深入的探讨。她说“很多人因为营养的分量用不对,顾客用多了自然就把原本好的变成坏的。份量拿捏不对就会对人有害。”
的确很有道理。但是我反问“那么多少才叫多,多少才叫少?”她回答“自己会有感觉的。只要够了就是这个份量了。营养师是这么说的。”
倘若健康教育是以这个观点为导向,那么我会觉得是极其危险的教法。甚至会认为这样毫无根据的凭感觉来做依据,消费者承担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在过去处理的个案当中,学员告知在很多时候一些健康直销传销公司试用产品时都会碰到一些身体的免疫反应,但都被说成是自然反应。由于不了解自己的身体,也就人云亦云了。
要知道副作用和好转反应在很多症状上特别的相似。说个例子,一位肝硬化的朋友采用了一些偏方和坊间的保健食品。这类食品有其好处,总有人因而得益,自然就会被好心推广。恰好,有好心人发挥了善意,建议肝硬化的人采用。心存好意,大家的想法一致都希望把结果变好。但是,肝硬化的朋友在采用一个时期里面却反而一直昏睡,甚至会胡言乱语,便秘了很多天,有便意却无法小解顺利。
这是好转反应吗?不是。是肝硬化逐渐恶化的征兆。
我同家属说“这是呈坏的征兆。肝已经昏睡了。怎么还不停止采用这样的偏方呢?这个结果不对,做出来就一定是坏的事。虽然人有善心,但是必须对推荐或采用的方法有一定的把握度。有三分帮助但也带来七分伤害,那么这个帮助是有限的。对的结果必须是肝逐渐的醒觉、肠胃道逐渐的疏通、肾功能的排尿能力一点一点的回来。我知道很多人都很希望”快快“,但是快快是有速度上的限制的。别急。”
事实是有人因这个偏方获益嘛。是说这是不对的方法吗?若是这样想,就偏激了。方法无所谓对错,是适合或不适合而已。每个人的身体受损部分、受损程度不同,对于一个无法运作的肝脏,虽然体力复原需要营养,但是体内的脏器工厂都已经受损过度了,怎么还能够把多余的营养转化代谢顺利呢?加重了脏器的工作负担造成有害成分更高,所以状况就更加糟糕了。
一个专业的健康服务人员,必须比谁都要有危机意识。为了要做好一件事,需要学习的事可以是几百件事、几万件事,但是目的只有一个,“成人之美”。
所以,当批判他人的时候,也一定要同时问回自己,自己的能力够吗?不断的增进自己,自然就不会去犯上害群之马犯的事。顾客的信心不是来自于公司,而是来自于服务的素质。
所以,要投入任何一个行业,要成为最有竞争力的人,必须带着一个原则 “别人的事别人做,做坏也是别人的事。我的事我自己做,做好就是我的事”
看着别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前景,是可悲的。
看着别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的前景,是可悲的。
接着她说“我们看到问题就一定要有解决的心,所以方法和果断很重要”。
我点头,这样的想法是绝对拥有权势的人的思维。坐在我对面说这话的人显然不是。为什么?因为连第一步都无法踏出的人,是用想象的在说。凡是会说的都不会做。因为“解决问题需要的是能力。而能力来自于智慧和胆识。智慧生妙法”。
理想和做梦有时候真的是差不多差不多的相似,但结果却因为顺其自然有了很大的差别。怎么会和这四个字有关系呢?因为有理想的人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了解顺其自然的可贵。而做梦的人在浪费光阴的时候都只会说顺其自然却是放弃的真意思。
理想和做梦有时候真的是差不多差不多的相似,但结果却因为顺其自然有了很大的差别。怎么会和这四个字有关系呢?因为有理想的人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了解顺其自然的可贵。而做梦的人在浪费光阴的时候都只会说顺其自然却是放弃的真意思。
对我而言,公司的硬体设备再怎么完善,软体(人员的素质)必须更具成熟度和诚实度。站在竞争力的角度而言,顾客需要的不过就是“物有所值”。而针对物有所值,必须具备有其舍必有所得的特质。
教育训练的竞争力就是所有企业竞赛的起点。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