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建立、智慧辨识、教育为本、源远流长。

Wednesday, April 20, 2011

弱肉强食的另一个含义


我们一直都在讨论到底教育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是在学识上不断增进呢?还是在道德上做更多?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说实话,要搜查什么样的资料,只要一个按键,琳琅满目的标题比比皆是。缩短了很多的时间,知道了很多过去从来不知道的事情。所以,普遍上现在的孩子比过去的我们学识更强。

不过,我们也发现到孩子对生活的漠然感也比以前增加。去过网咖,一群学生玩着网上游戏,粗话连篇,衣衫不整,埋怨学校,耻笑老师,对父母不敬的话,在旁听了,心里非常的担忧,这样培育出来的下一代,长大成人之后进入社会是造福?还是破坏?抬头看了一下,不禁想这是哪一间学校的学生?

这个社会真的生病了,大人每天埋怨,小孩子每天埋怨,老人也每天埋怨。大家带着一肚子发泄的时候,找到臭气相投的友人,埋怨从家里到学校到公司到聚会,事情不断地被谈论又谈论。最后事情还是冰冻一角,完全无力解决。我有个朋友任职老师,她说每天看到同事处在很大的教学压力下,有时候心里有一股冲动想要提供解决的好对策,但只能想。因为虽说是学校,照理说应该是纯朴和乐观进取。不过,这样的治理是过去式了,现在的学校形式复杂化了起来。办公室政治每天都在上演。所以,她说老师在这样的压力底下,自身照顾不暇,应付家长的“考试成绩观念”也非常的吃力不讨好。为什么小孩子的尊师重道不再像过去那样呢?在教育的环节上,家庭教育是初始,学校教育是辅助,社会教育是加强。一个开头没有做好,第二步再怎么努力,效果还是不及第一步来的更坚固。

所以,从小若是这样的环境长大,就不难发现到为什么现在的人95%都喜欢说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我也懂得”的思维里,这是显示自己学识能够在同一个天平上,是自我的优越意识。谈论问题是不对的事吗?当然不是。若要找到解决的方案,不透过讨论,怎么寻找每一个可能性呢?所以,一组讨论的人里面一定要夹带5%掌权之人。所谓5%掌权之人,不是用“我一定要辩赢”来强使事情跟着他的“好胜”,而是大家不由自主会认同他的强势,甘心跟随。假设再把它简易化的说,那就是这个世界上之分成两种人,一种是去影响人,一种被影响。领导特质的人一开始就是解决方案,最后也是解决方案的行使有没有达到目标,他不会和你说问题,他只会问你,可有好的决策?没有,就跟着。

所以,我对我孩子说,若你要让自己过得好,你就要懂得你是属于影响力的人?还是被影响的人?,若是后者你要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接近让自己变得更快乐的同圈之人。若你属于前者,想好,你要影响人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糟?打个比方,你的同学和你在一起,功课有没有一起进步?有没有和你一样很快乐?若你的同学只会教唆你玩乐,花钱,那,让自己远离,这会让你制造虚荣心,赔出去的代价就是充实和快乐。这个你可能还似懂非懂,没关系,just follow whatever your mom says, 因为最爱你的人就是我。

为什么和孩子说这些,因为在很多时候,有些家长如我无暇管理他们的生活,对孩子在学校的课业,不会跟得太紧,成绩好坏,要求非常之低,进步就好。随着出来社会拼搏,更深刻的体会到要进步一种自我的挑战,而让自己顺心的还是从小学校教导的做人之道,父母示范的为人之道。所以,对孩子就更加强调“读书,是要不要读的事情。进步,是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倘若孩子说“我讨厌读书!”在责备孩子之前,反而要开始深思自己的施教方针,到底是为了自己呢?还是为了孩子? 让孩子会说“我要读书”而不是说“你要读书”。只要他还要读书,有一天他“自由已经够了”,他就会把心思放在学识上的增进,操心不得,不用操心。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弱,不过一旦培养出埋怨、讨厌的负面情绪,有一天他会迷失在时代的洪流当中,在被影响的族群当中,只能随波逐流。所谓弱肉强食,抗议只能用嘴巴,不满只能用说话。一个无法自主自己生活的人怎么可能有资格去告诉别人生活要怎么过?

别把无法自主的无可奈何当做是“尊重对方”来自我安慰。对事情一点助益都没有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