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建立、智慧辨识、教育为本、源远流长。

Thursday, July 25, 2013

2012年的一段记事深思录


一个只知其名不知是谁的先生脑部连做了几次手术,现在已经是插着喉管在存活。医生的建议是再做一次手术,说法是“危险性只有5%”,太太请了一些朋友到家去颂经的同时也问大家的意见我朋友叫我一起去,我说不过后她回来告诉我,”问大家这个手术是不是该做,先前几个手术用了新币80几千,这次医生说危险性只有5%,和弟弟借了整百千,不知该不该动这笔钱。。”

先生当然极度不愿意,但是一个人到了重症的时候,连说话都说不出,要别人照顾,有什么条件决定自己的生命呢
大伙儿看到他的痛苦,大部分的人都说“你决定吧”,其中一位直说“不要做,根本不会好的,钱不需要如此花”。我的友人极其认同,其实大家心里应该也认同,不过,谁若建议,万一有什么的话,谁又该负上这样的责任呢我朋友是直肠子的人,明知道无望的事为什么还要坚持
我的回答是:若要建议,是否有个后备的方法让对方安心大家都直觉性的认为钱不需要如此花,那,不做的话,有什么应对的方法吗
朋友听不明白,说:是要告诉她用我们这个方法吗我说:不。医生说手术的危险性是5%,整百千是赌在这个5%上,5%带来心安,为什么要叫她不做?
逆向思考,若一个人完全是信任这5%会带来的希望,还需要问大家吗?一个人走进黑暗的地方会害怕,很多人一起可以壮胆其实决定已经做好了,只是。。呵呵呵,人。。很多时候是姓。。赖的

后记:昨天,那位脑部开了几次手术的先生“回家”且“长眠”了~替他高兴,终于解脱了
这里有个反思,对着这样的“病人”,医院怎么会说“危险性只有5%”呢?单刀直入的说:手术之后活着的几率是95%” 然后保留了一句很重要的话“不过下一分钟死亡的几率是100%”。这第四次手术开价马币100千,这100千虽然还没花,到底医院凭哪一点建议这个手术需要?当然站在医生的角度有解释的立场,不过,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更多人心里有了这样的偏差不放过最后一分钱,死都要赚”。难怪,不听医生话的病人越来越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