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和实践相符的成功论
若要不费一兵一卒,一分一毫打倒强大的对手,只有一途可循,那就是“真诚、爱、关怀”.世道很炎凉,人情很淡薄,心很冷漠。对什么都不会太热衷,唯有一样是大家目光集中的肯定就是”钱财要如何增多”。所以,谈钱伤感情,但是赚钱好兄弟。嗯,连夫妻、伴侣、兄弟姐妹、朋友都是这样的情况。所以,若要招兵买马,一定要“真诚关怀”这个人的处境,改变生活素质,爱人如爱己。让自己好的就让别人和自己一样好。异体就能够同心。开路、造路,一条光明的人生路必须有着团结绝对就是力量的特质.
很多人听了这样的话,猛点头。认同者比比皆是。但是一旦投身力行,却常常发现“心有余力而力不足”的状况。关怀不够吗?爱不够吗?真诚不足么?都不是。而是一旦和利益挂钩,所说的话和所作的事有了很大距离的落差。能够坚持言行一致的人,少之又少。在合作关系当中,先雪中送炭再落井下石,纷争经常上演。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当中,越要挑战自己的生命,就要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去面对突变的状况,以确保自己的“平常心”形成。人在这世界上都有着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这个角色可以是教师、商人、宗教人士、家庭主妇等等等都不过是为了存活在这世间的方便用。而在这些角色上要赋予生命意义,那就是内心的塑造。塑造者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塑造的结果给人真实或虚假,就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从这点去看待每一个来的“角色”,就不会让自己混淆于角色当中,而看出其真实性。
说说几个自己遇过的角色,不让自己着相是交流的最大收获。
**见一个泰国的师父,讨论了一些事情,自己心里想师父若当生意谈,也很困扰
起了他的贪念,谁有过?若他为众生想,当做香油添钱建庙宇之用,也是福德
事一件。合作不外修己心。。或许我把他“标签成圣人”了。
**见一班学佛之人,交流开始,结缘欢喜。过程当中见“贪图小财人皆有之”,
突感学佛学什么?救苦之心若不在,修行修在哪一段?或许我把大家“标签成
品德之人”了。
**见传销直销之人,辩论开始。利益四起。过程当中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突感人生何等悲哀。。带着面具说着谎言,谎言说久变成真言。做人做了为什
么?或许我把大家“人道主义化”。
**见一班教会之友,合作关系萌生,缘结了。过程当中见“人之贪念无所不
在”,突感谁之过?本来惠及大众却曲了路线,好处不说完整不算是好处,
感恩之心到底去了哪里呢?或许我把大家“标签成了天使”了。
不把角色固定标签化,以避免自找麻烦。这是智慧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