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不同。安全性的考量必须有个制造规格依据。所以,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必须符合GMP(厂的制造规格必须在无菌、无尘、一定的湿度底下进行生产)。这个对消费者相当重要。假设有任何的副作用发生却没有列明,厂必须负上全责。
3.疗效方面的区别。作为药品,一定要经过大量的临床验证,而食品的保健品则不需要。

保健品、药品不像衣服、鞋子那样,用不对可以换,这些是吃了进去不一定排得出去。所以,谨慎的态度是用在4方面做考量方能消费愉快
a)安全性 :万一有什么事,谁负责?所以,任何说有治疗功能的商品,就一定要要求基本文件,GMP、COA是必要的。大部分人很爱看说明书,说明书是功能性的考量,却不是安全性的关注点。你看看最近的核能课题,诸如瑞士这样的先进国的态度是什么?核能厂的贡献很大,但是没有算好最好的安全措施也要搁置一旁。很多产品宣称可以治疗病症,可以缓和症状,但是长期使用,会不会反效果?基本上,若说一样东西很好,至少也要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方能称是。
b)功能性:作用是什么?所有的外来源对身体而言都是辅助身体发挥其功能。比如消化系统不良,用了之后增进吸收功能。这样的字眼有时很笼统。要更详细一点,就要知道用刺激胃的吸收来增进呢,还是改善整个消化系统长期功能为主?比如我常举例便秘的人,最头痛就是“大不出、大得很辛苦”。世面上有什么是可以让“便便通畅”?其实,很多,像吃纤维、灌肠,吃排毒素等等等。那假设只是为了要排便比较容易,用了以后顺畅了,人也清爽了。肠道环境健康了,不过肠道的蠕动正常了吗?这两个差别在哪里?那就要知道人的肠道功能的重要性。当角度不一样,你考虑用的方法开始从一个境界提升到另一个境界。
c)有效性: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地球上我们是一体。所以,对我们身体有作用的物质是多不胜举。当然也有其有效之处。所以,市面上能卖的都有其有效性。我们能不能吸收和吸收之后能不能代谢才是关键。科学文献的重要性就在于临床实验。而对临床实验也要知道,试管到人的实验是要经过很多很多的报告。举凡能报道在医学杂志是有其公权力和可靠性,有存档在国家资料库的价值性。
d)必要性:永远要思考倘若只是要吃维生素,有必要花那么多钱吗?自然界中维生素比比皆是。除非抗氧化,那对抗氧化要认识。毕竟健康不可能百分之一百,健康谈的是身心的状态。越能和谐就越能自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